特斯拉进入平价棋局, 起售价不足4万美元的新车又是鲶鱼?
【导语:近日,特斯拉在美国市场正式推出廉价版Model 3和Model Y,以36990美元的起售价突破价格壁垒。这一战略看似是对市场竞争的积极回应,但取消了座椅通风、后排屏幕等科技配置,不过仍然保留了核心的智能驾驶硬件。当特斯拉以“减法哲学”冲击大众市场,这场定价革命究竟会重塑新能源的竞争格局,还是在规模扩张与品牌价值的平衡中埋下隐患?】
更“亲民”的特斯拉终于来了。
近日,特斯拉正式在美国市场推出Model 3和Model Y的“标准版”,将起售价拉至36990美元和39990美元,首次将主力车型价格压到4万美元以内,相比此前版本,Model 3便宜了5500美元,Model Y则降了5000美元。可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即使强如特斯拉,也不得不采用了以价换市的策略。
特斯拉如何在价格上“做文章”?
从特斯拉官方配置清单来看,Model 3和Model Y平价车型在保留核心性能的同时进行了多处精简,在内饰方面,后排娱乐屏幕被取消,座椅材质从高级麂皮降级为普通织布,扬声器数量也从高配版的15个减少到7个;在外观上,Model Y标准版移除了前脸贯穿式灯条,照明功能被集成至两侧主大灯内,同时两款车型仅提供黑、白、灰三种基础车漆,且灰色成为唯一免费选项。舒适性与便利性配置则有些回归传统燃油车风格:方向盘和后视镜改为手动调节,座椅通风功能被取消(Model Y前排仅保留加热,后排加热也被移除),Model Y的玻璃天幕同样被取消;在软件功能上,基础版移除了“自动转向”功能,仅保留“带交通感知的自适应巡航控制”。
不过,特斯拉在关键硬件上依然保持了水准:两款标准版车型继续标配最新的FSD Hardware4.0辅助驾驶硬件,为未来功能升级预留空间;续航方面,标准版搭载69.5千瓦时电池组,满电续航里程均为321英里(约516公里),这一数据甚至比某些高配版车型更具优势。
“减法哲学”背后,显现出特斯拉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剧环境下的现实选择。目前,特斯拉在美国电动车市场依然保持着统治地位,2025年上半年Model Y以突破15万辆的销售成绩稳坐美国最畅销电动车冠军宝座,Model 3则以突破10万辆的成绩紧随其后,并且在第二季度,Model Y和Model 3合计占据了美国电动汽车总销量的43%,此次推出低价版Model 3和Model Y更加具有竞争力,有望在市场中进一步提升份额。
特斯拉以价换市如同饮鸠止渴?
作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先行者,特斯拉如今在全球市场也面临多维度的压力,此次减配降价的核心目的,是应对美国联邦7500美元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终止的市场变化,通过降低购买门槛来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试图稳固其在美国电动车市场。
不过,该策略也带来了显著的弊端: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消极,消息公布后特斯拉股价单日暴跌约4%,在一定程度上,投资者对其“减配降价”策略能否持续拉动增长以及品牌价值表现出担忧。最关键的是,特斯拉“科技先锋”的品牌影响力是它能够在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突出的核心,但因为配置的削减,尤其是Autosteer等辅助驾驶功能的移除,让特斯拉的科技光环黯然失色,在面对传统车企智能化与电动化转型加速以及其他造车新势力崛起的双重压力,特斯拉此举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如同饮鸠止渴。
在美国本土市场中,虽说特斯拉仍有较大的影响力,但通用汽车2025年上半年电动车销量增长超过一倍,雪佛兰已成为仅次于特斯拉的第二大畅销电动品牌。欧洲市场方面,Model Y被大众、雷诺等欧洲本土品牌围攻,且特斯拉在欧盟的销量已经出现滑坡;中国市场则呈现复杂态势,虽然上海超级工厂第二季度交付19.1万辆创下历史新高,但2025年前8个月特斯拉中国累计销量同比下降6.9%,在中国品牌如极氪、小鹏、小米等凭借更高性价比、更丰富配置的激烈围攻下,特斯拉虽多次推出降价及金融优惠政策,但销量仍承压。多次降价导致特斯拉二手车保值率受到冲击,也使部分潜在消费者产生了强烈的观望心理,担心购车后即刻面临车辆贬值的风险,这进一步增加了特斯拉销售端的难度。
点评
当硬件创新放缓,价格战成为新能源车企不得不为的生存策略,但这恰是特斯拉的关键转折,其真正价值应该体现在FSD全自动驾驶、能源生态等软件服务的突破上。特斯拉若能将品牌从“电动车制造商”重塑为“移动科技公司”,今天的配置削减只是战略转型的必经阶段;若继续沉溺于价格战,则可能从科技先锋沦为普通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