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6 2025

破局 “伪增程”! 昊铂 HL 凭星源技术根治亏电, 重构高端 SUV 价值

当前增程赛道正面临一场 “体验悖论”:不少产品主打 “电驱出行” 概念,却在亏电状态下暴露油耗高、动力弱、噪音大的短板,这种 “有电是电车、亏电变油车” 的 “伪增程” 现象,不仅让消费者陷入选择困境,更制约了增程技术的市场信任度。

正是在这一行业痛点凸显的背景下,8 月 19 日,广汽在番禺总部同步完成 “星源增程” 技术发布与昊铂 HL 增程版上市的双重动作。

这场行业事件的核心价值,远不止技术与产品的落地 —— 更在于它为增程赛道建立了新的 “体验标尺”:以 “超高效、超澎湃、超静谧” 三大技术突破根治 “亏电感”,再以昊铂 HL“350km 纯电续航 + 800V 超快充 + 全系满配” 的产品设定,打破 25 万级豪华 SUV 长期存在的 “配置溢价” 潜规则,重新定义增程车型的 “用户价值底线”。

星源增程:拆解 “伪增程” 痛点,三大技术重构增程体验逻辑

“当前增程市场的部分产品,更像是‘技术妥协的产物’—— 仅解决了‘有无电驱’的基础问题,却没攻克‘亏电体验衰减’的核心矛盾,导致用户实际用车中频繁妥协。” 发布会上,广汽动力总成研发团队负责人的表述,精准点出了增程技术商业化进程中的行业症结。

而要破解这一症结,离不开长期的技术积累:回溯行业脉络,广汽早在 2010 年就以国家 863 计划 “增程式纯电动轿车研发” 课题为起点,成为国内最早布局增程技术的企业;2014 年传祺 GA5 REV 的量产,更是实现了自主增程车型从 0 到 1 的突破。

但面对初代技术的局限性,广汽没有盲目跟进市场扩张,而是选择暂停商业化推进,转向核心技术的深度打磨 —— 这一沉潜,就是 15 年。如今落地的 “星源增程”,正是 15 年技术沉淀的成果,本质是对增程技术 “用户价值” 的重新校准,针对性破解 “伪增程” 的三大行业顽疾。

针对亏电油耗高这一核心痛点,星源增程采用 “发电效率提升 + 驱动能耗降低” 的双路径突破。在发电端,广汽自研第四代发动机通过 “火山型燃烧系统” 优化,配合绝热技术、类金刚石涂层等细节改进,将热效率再提升 1.5 个百分点;增程专用发电机升级碳化硅电控后,整套发电系统效率突破 95%,每升油可转化 3.73 度电 —— 这一油电转化效率,已达到当前行业量产增程系统的顶尖水平。

在驱动端,夸克电驱 2.0 则进一步降低能耗,将电驱最高效率提升至 99%,总成综合效率达 93%;要知道,在当前电驱技术已进入 “微创新” 阶段的行业背景下,1 个百分点的效率提升都需突破材料、工艺、控制逻辑的多重瓶颈。

两大路径的协同作用,最终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实际价值:搭载该技术的大型 SUV 亏电油耗低至 5.3L/100km,A 级轿车更是低至 3.3L/100km,较同级别 “伪增程” 车型每百公里节油 1-2 升,直接降低了用户的长期用车成本。

“亏电动力衰减” 是增程车型最受诟病的行业难题,也是区分 “真 / 伪增程” 的关键标尺。

为解决这一问题,星源增程从结构设计到控制策略进行了三重创新,构建起全方位的动力保障体系。首先是结构优化,行业首创曲轴直连油冷发电机结构,取消飞轮、减振齿轮等中间传动部件,在减重 16 公斤的同时,让能量传递效率提升 2%;其次是散热升级,定转子双向油冷技术实现发电机 “双面高效散热”,即便长时间高功率运行也能避免热衰减;最后是智能控制,定转子精准测温技术通过实时预判温度变化,提前调整参数防止 “过热降功”。

这套技术组合的直接效果十分显著:增程器最高持续发电功率达 85kW,较同级别产品高出 20% 以上;1000V 平台下电机功率密度达 17.29kW/kg,即便在满载爬长坡、高速超车等严苛工况下,动力响应也与满电状态无差异,彻底打破 “亏电动力掉档” 的行业魔咒。

亏电状态下的噪音振动问题,是影响增程车型用户体验的另一大行业短板,而星源增程通过 “无感启停 + 无感发电” 两大技术组合,将这一短板转化为竞争优势。具体来看,EVVT 电子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与发动机停机位置智能控制配合,让活塞停在 “阻力最小位置”,启动抖动降低 70%、停止抖动降低 55%;发动机介入发电时,通过优化控制逻辑将转速波动减少 50%,再配合轴系智能控振技术抵消 95% 的振动;同时将发动机高效运行区间锁定在 2500rpm 以下,从源头减少噪音源。多重技术加持下,星源增程怠速时车内噪音控制在 34dB (A)—— 这一数值低于图书馆的环境噪音(约 40dB (A)),已达到高端纯电车的静谧性水平,也因此直接获得中汽研 “静音之星 AAA” 认证,为增程车型的静谧性建立了新的行业标杆。

解决了亏电状态下的油耗、动力、噪音三大核心痛点后,星源增程在能量管理层面的创新,进一步打破了增程技术的体验边界,实现了从 “被动补能” 到 “主动适配” 的行业跨越。

其核心逻辑是围绕用户实际场景动态优化:通过全路段路况预判,提前调整能量储备应对爬坡、高速等场景;结合用户驾驶习惯与常用路线,实时优化补电功率;再以毫秒级的功率分配逻辑,实现油电利用效率最大化。这种以 “用户场景” 为核心的能量管理思路,最终带来 15% 节油率与 15% 纯电续航提升的双重价值,也为增程技术的 “智能化优化” 提供了新的行业方向。

昊铂 HL 增程版:打破 “豪华减配” 潜规则,26.98 万级重构 SUV 价值密度

如果说星源增程是广汽破解 “伪增程” 乱象的 “技术内核”,那么昊铂 HL 增程版就是这一技术 “用户价值落地” 的关键载体。

这款定价 26.98 万 - 29.98 万元的大型 SUV,从产品定义阶段就跳出了同级别 “跟跑竞争” 的行业惯性 —— 以 “降维打击” 的产品策略,将豪华车型的 “选装配置” 转化为 “全系标配”,让 25 万级用户首次获得接近 50 万级车型的配置体验,彻底打破了高端 SUV 市场 “配置溢价” 的行业潜规则。

在用户最关注的续航与补能层面,昊铂 HL 增程版摒弃了行业常见的 “数字噱头”,聚焦真实用车场景打造核心能力。

续航方面,车辆标配 60 度宁德时代骁遥电池,纯电续航达 350km —— 按日均 50km 通勤计算,可实现 “一周一充”,日常通勤基本脱离燃油依赖;综合续航 1369km 则满足了节假日跨省出行需求,用户年均加油次数可压缩至 3 次以内。针对北方市场冬季续航衰减的行业痛点,车辆还搭载第三代热泵系统,通过回收电机、芯片甚至人体余热为电池加热,-7℃低温下续航保持率仍达 7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补能效率上,昊铂 HL 增程版更实现行业突破性进展:搭载 800V 平台与 5C 超快充,10 分钟最快补能 210km,这一效率已接近高端纯电车水平,解决了增程车型 “快充能力薄弱” 的行业短板。

而这一能力的背后,是双重技术保障:宁德时代骁遥电池的 NP2.0 热电分离技术(电芯底部喷阀设计,极端情况下可引导高温气体向下释放,避免热失控),以及全球首款直联 800V 平台的扁线油冷发电机(散热效率提升 30%,电池循环寿命延长 20%),真正实现了 “快充” 与 “安全” 的行业平衡。

续航与补能的突破只是起点,昊铂 HL 增程版在配置层面的 “全系满配” 策略,更直接冲击了 25 万级 SUV 的价值底线。

底盘方面,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铝合金悬架(纵向抗干扰能力提升 46%)、空气弹簧(100mm 可调行程,高速自动降 20mm 提升稳定性、颠簸路升 50mm 增强通过性)、可变阻尼减震器、前四活塞卡钳,这些以往仅见于 50 万级豪华车型的配置,在昊铂 HL 上实现全系标配,打破了 “高端底盘配置必选装” 的行业惯例。智能驾驶层面,车辆同样以 “标配” 重构行业标准:激光雷达 + 英伟达Orin-X 芯片成为全系标配,支持无图城市领航功能,可覆盖沙土施工路、潮汐车道、多路口环岛等 357 类复杂场景,上下匝道成功率达 98%,让 25 万级用户也能享受到高端智驾体验。

舒适配置上,昊铂 HL 增程版同样聚焦用户真实需求,尤其针对家庭用车场景做了精细化设计。六座版车型配备的双零重力座椅,不仅拥有 18 点热石按摩功能,还采用 NASA 标准 127.5° 黄金零压角,搭配 12 种按摩模式,可适配通勤、长途等不同场景;座椅材质选用超柔 Nappa 真皮,采用 A + 级小牛皮且挑选率仅 10%,柔软度较行业常规标准提升 20%;车内还应用百年影木饰板、Ultrasuede®️全麂皮顶棚,进一步提升内饰豪华质感。针对后排乘客,车辆二排配备 17.3 英寸 3K 吸顶屏与紫外线杀菌冷暖箱(0-50℃宽温域,可满足冷藏药品、加热饮品等需求),精准匹配家庭用户的使用场景,避免了行业常见的 “后排配置缩水” 问题。

安全层面,昊铂 HL 增程版则以 “提前合规” 的思路,为行业树立了产品开发范本。被动安全上,2.83 米超长侧气帘 + 中央气囊形成全方位防护;车身结构采用钢铝混合笼式设计,78% 材料为高强度钢,单侧车顶可承受 10.6 吨压力。电池安全上,除了 NP2.0 防护技术,车辆还通过 36 种碰撞场景仿真、上百次整车碰撞测试及 20 次翻滚测试,提前满足 2026 年即将实施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为用户构建起 “安全冗余” 更高的防护体系。

在用户关心的用车成本与售后保障上,昊铂 HL 增程版的权益政策也跳出行业常规。终身免费充电(覆盖全国超 20000 根自营 + 合作充电桩,年均 2000 度电)、终身免费送桩安装、终身免费基础保养、终身免费流量、三电终身质保,再叠加 6 年 15 万公里整车质保(较同级别多 2 年 5 万公里)、8 年 16 万公里增程器 + 空簧质保(同级别多保一项),全方位解决了用户 “买得起养不起” 的行业共性顾虑。

广汽的技术长期主义:15 年深耕,为中国品牌立 “破局范本”

星源增程与昊铂 HL 增程版的同步落地,并非行业偶发的 “技术爆发”,而是广汽 15 年深耕增程技术的必然结果。从 2010 年承接国家 863 计划 “增程式纯电动轿车研发” 课题,奠定技术基础;到 2014 年量产国内首款增程车型传祺 GA5 REV,完成从研发到落地的初步验证;再到 2024 年动力总成团队斩获 “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汽车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团队),同时实现弹匣电池(针刺无明火)、夸克电驱(94.7% 能效之星)、全固态电池(2026 年装车,能量密度 400Wh/kg)等关键技术突破,广汽始终坚持 “不追短期热度、聚焦长期价值” 的行业定力 —— 这种定力,正是当前新能源赛道稀缺的 “技术长期主义”。

自 “番禺行动” 启动以来,广汽的技术与产品落地节奏进一步加快,形成了 “技术迭代 - 产品落地 - 服务升级” 的协同体系:3 月发布星灵智行(原 ADiGO6.0)优化智能驾驶体验,4 月推出星灵安全体系强化智能汽车安全能力,8 月落地星源增程解决增程核心痛点,同时推进 “用户需求战、产品价值战、服务体验战”。这种 “技术 - 产品 - 服务” 的协同推进,不仅构建起广汽应对汽车产业变革的 “体系化竞争力”,也为中国品牌提供了 “全链路创新” 的行业参考。

事实上,此次发布的价值远超 “一款技术、一款车” 的范畴:它为增程赛道 “正名”,用实际技术成果证明增程技术并非 “过渡方案”,而是通过持续迭代可实现 “全场景无差别体验”;它打破了豪华 SUV 的 “定价霸权”,以 “技术普惠” 的思路让 25 万级用户享受到以往高端车型才有的配置,重新定义了 SUV 市场的 “价值密度”;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品牌树立了 “技术突围” 的行业范本 —— 当不少企业陷入 “参数内卷”“概念包装” 的误区时,广汽用 15 年时间证明:只有锚定用户真实痛点的技术创新,才能在行业变革中站稳脚跟;只有将 “用户体验” 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才能重构市场的价值坐标系。

当前新能源市场已从 “增量抢滩” 进入 “存量竞争”,那些依赖 “伪技术”“伪豪华” 吸引用户的产品,终将被市场淘汰。

广汽用星源增程和昊铂 HL 增程版给出的破局思路,或许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从 “跟跑” 迈向 “领跑” 的关键 —— 以长期主义打磨技术护城河,以用户价值定义产品标准,这不仅是广汽的发展逻辑,更应成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