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东风私有化, 岚图单飞, 能否跑赢新能源残酷赛道?

据媒体报道,8月22日,东风集团股份(00489)发布公告,拟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私有化公司,并将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的股份分派给现有股东。与此同时,岚图汽车计划以“介绍上市”的方式登陆香港联交所H股市场。

根据公告,东风集团H股股东将获分派每股0.3552608股岚图H股,并以每股6.68港元现金注销H股股份。综合计算,每股东风H股的总对价价值约为10.85港元,相较于交易前最后一个不受干扰交易日的收盘价4.74港元,溢价幅度高达128.9%。此外,岚图H股在2025年7月31日的估值中位数为11.735港元。

公告称,完成交易后,东风集团将集中资源发展新能源板块,岚图品牌则有望借助资本市场独立发展,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这项私有化与分拆动作,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东风作为传统央企车企,业务庞杂、体量巨大,但长期在港股市场的估值并不高。如今选择私有化,同时推动岚图独立上市,无疑是一场资本层面的“大动作”。

私有化背后的资本逻辑

东风集团股份自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以来,长期处于“估值偏低”的状态。尽管其在国内汽车产业格局中位居前列,旗下拥有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风神、岚图等多元品牌,但资本市场却始终给予有限关注。

股价长期低迷:公告前,东风集团股份股价在4-5港元徘徊,总市值与其业务规模并不匹配。

业务多元分散:东风在合资、自主、新能源等多个赛道布局,但在资本市场缺乏清晰的核心叙事。

新能源转型的迫切性:随着汽车产业全面进入新能源时代,市场的关注重点逐渐转向电动化与智能化,东风若继续维持“大而全”的业务模式,难以被资本市场重新估值。

因此,东风的选择逻辑清晰:通过私有化退出资本市场,卸下估值包袱,把最具增长潜力的新能源资产——岚图——推向前台。

岚图汽车的战略定位

岚图成立于2020年,是东风集团倾力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承载着“向电动化全面转型”的战略任务。

产品线:岚图已推出SUV“FREE”、MPV“梦想家”、轿车“追光”,覆盖多个细分市场,瞄准20-40万元的中高端价格区间。

技术路线:岚图强调“智能电动”,在电池技术、混合动力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积极布局。

市场表现:尽管销量仍在年均数万辆的规模,但增速明显,正在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不过,岚图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其定位与理想、蔚来、比亚迪等国产新能源品牌高度重叠,竞争激烈。要在中高端赛道脱颖而出,不仅需要产品力,还需要品牌和渠道的快速突破。

股东的利益与回报

从股东角度看,这次私有化与分派方案兼顾了短期回报和长期价值。

现金部分:每股6.68港元,直接兑现收益。

岚图股份分派:0.3552608股岚图H股,意味着股东可以继续分享新能源业务成长红利。

整体溢价:总对价10.85港元,相比市场价4.74港元,溢价128.9%,颇具吸引力。

这种“双轨安排”,既保证了股东的现实收益,也为他们提供了继续参与岚图未来成长的机会。

为何选择“介绍上市”

岚图此次选择“介绍上市”而非传统IPO,背后也有深意。

节省时间:介绍上市无需发行新股,流程更快,有利于加快资本市场进程。

降低风险:避免因市场环境波动导致新股认购不佳,降低不确定性。

后续灵活融资:上市后仍可通过配股或增发等方式再融资,具备灵活性。

对岚图来说,这是务实的操作方式。先借壳登陆资本市场,形成基本交易盘,再择机根据市场表现扩展融资。

东风与国企车企的新能源路径

东风并非孤例。近年来,几乎所有国有车企都在推动新能源板块的独立化。

上汽集团:推出智己汽车,计划逐步实现独立化发展。

长安汽车:力推阿维塔品牌,并积极引入外部投资。

北汽集团:重点打造极狐品牌,寻求资本和市场突破。

这反映了一个行业趋势:国企车企通过“拆分+独立上市”的方式,提升新能源业务的估值透明度,同时争取更多资本和市场资源。

潜在挑战与市场考验

岚图独立上市并不意味着成功。真正的挑战仍在市场端。

竞争激烈:中高端新能源市场聚集了比亚迪、理想、蔚来、小鹏等强敌,岚图需要找到差异化定位。

规模化压力:销量规模是资本市场最看重的指标,岚图必须实现从“几万辆”向“十万辆级”突破。

品牌认知:作为新兴品牌,岚图需要在消费者心中建立明确标签。

盈利模式:新能源车普遍面临毛利率低、研发投入高的挑战,岚图如何平衡“烧钱”与盈利能力,将影响市场信心。

换句话说,独立上市只是“起点”,未来几年岚图必须拿出更强劲的市场表现,才能兑现估值。

国际车企的转型镜鉴

新能源转型不仅是中国车企的考题,也是全球车企的挑战。

丰田:长期以混动技术见长,但在纯电领域起步较晚。近年来加快布局,计划到2030年推出30款纯电动车型,并押注固态电池。但在资本市场和消费端,丰田承受着来自特斯拉、比亚迪的强大压力。

福特:在美国市场积极推进电动化,代表车型包括Mustang Mach-E和F-150 Lightning。福特投入巨大,但受限于成本和盈利压力,近年不断调整电动车投资节奏。

对比岚图:相较而言,岚图虽然规模较小,但背靠东风集团的资源,具有灵活性与政策优势。如果能快速实现规模突破,反而可能在某些细分市场形成差异化。

这一对比也表明,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已不仅仅是追赶,而是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

观察与评论

综合来看,此次东风私有化与岚图独立上市,至少传递出三个信号:

估值重构:东风通过私有化摆脱低估值,岚图独立上市则有望获得资本市场的重新定价。

战略聚焦:将资源集中在新能源板块,符合全球汽车产业的趋势。

趋势示范:或将为其他国企车企提供参考路径,加快行业内的资本运作与品牌拆分。

不过,资本操作解决的是“壳”的问题,真正能否成功,还要看“里子”——即产品、市场与品牌。岚图的市场竞争力、规模化能力和盈利前景,将决定独立上市能否真正站稳脚跟。

东风集团此次选择私有化,并让岚图单独登陆资本市场,是一次大胆而务实的选择。从股东角度,这是一次高溢价的退出机会;从企业角度,这是一次新能源战略聚焦;从行业角度,这是国企车企探索新路径的缩影。

未来几年,岚图能否跑赢新能源赛道,将不仅关系到东风集团的转型成败,也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最终,市场与消费者会用各自的投票,给出最真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