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10万级SUV, 配置丰富, 动力平顺, 配置高, 适合家用

在第四代长安CS55PLUS于9月25日正式发布后,我第一时间参与了试驾,这款车共推出4个配置版本,官方指导价设定在10.69万至13.99万元区间,若叠加置换补贴与专属红包,实际购车价格可降至7.89万至9.69万元,在同级别车型中价格竞争力较为突出。此次试驾我重点体验的是天枢豪华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驾驶,对这款车的综合表现有了较为全面的感受,从日常通勤到高速巡航,再到停车场景,它在多个维度都展现出了贴合家用需求的特性。

从驾驶感受来看,这款车的动力调校很贴合日常用车场景。搭载的新蓝鲸发动机,官方数据显示最大功率为141kW,实际开起来最明显的特点是油门反应很灵敏。在1500转时就能输出310牛・米的峰值扭矩,这使得在市区跟车或并线时,动力输出很及时,不会有明显的迟滞感。之前带着家人去郊区,遇到较长的上坡路段,车辆也能保持平稳的动力输出,没有出现发动机噪音变大但车速提升缓慢的情况,不需要深踩油门就能轻松应对。在需要超车时,稍微加大油门,动力储备也足够支撑完成超车动作,整个过程比较顺畅,不会给人动力不足的焦虑。

动力系统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的表现也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或许和500Bar超高压直喷技术以及iEM能量管理系统有关。更实用的是,它可以使用92号汽油,日常加油成本相对较低。我尝试过以温和的驾驶风格行驶,一箱油能够跑到1000公里左右,这样的续航能力在长途出行时很有优势,不用频繁规划加油站点。另外,官方提到这款车的整车道路验证里程超过300万公里,经历过多种极端环境测试,变速箱也经过了200万次台架换挡验证,从这些数据来看,动力总成的可靠性还是比较有保障的,日常驾驶中换挡动作也很轻柔,几乎感觉不到顿挫,对行驶舒适性有一定提升。

车辆的外观设计属于比较耐看的类型,第一眼就能注意到它的车头设计很有特点。格栅没有采用传统的大面积网状结构,而是用许多小单元从中间向两侧扩散,呈现出类似渐变的视觉效果,看起来比同级别不少车型更显精致。大灯造型比较锐利,并且与中间的贯穿式灯带相连,夜晚点亮后辨识度很高,在车流中很容易被注意到。车身侧面线条流畅,没有传统SUV那种方方正正的厚重感,带有一些轿跑SUV的动感姿态。轮毂提供18英寸和19英寸两种选择,个人觉得19英寸的熏黑款式视觉效果更显运动。值得一提的是,它采用了传统样式的门把手,这种设计虽然没有隐藏式门把手那么新颖,但在北方冬季使用时不用担心结冰问题,后续如果需要维修,成本和便利性也更有优势。车尾设计与车头风格相呼应,同样配备了贯穿式灯带,在踩刹车或开启转向灯时会呈现动态效果,解锁车辆时灯带也会点亮,这种细节设计提升了使用时的仪式感。

车漆的质感也值得一说,近距离观察能发现光泽度很高。据了解,车漆喷涂采用了8道工序,最外层的清漆厚度在55至65微米之间,这个厚度在同级别车型中属于较高水平,意味着车漆的耐刮擦性能会更好,长期使用后也不容易出现漆面发乌的情况。车身颜色方面,提供了5种金属漆选择,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进入车内,中控台的整体设计比较连贯,从中控区域一直延伸到车门板,这种设计在视觉上拉宽了车内空间,让座舱显得更宽敞。用手触摸车内经常接触的部位,比如方向盘、中控台表面等,能感觉到用料和做工都比较扎实,没有明显的廉价感,整体营造出的车内氛围比较舒适。座舱的实用性设计也很到位,我一位身高1米78的朋友坐在后排,腿部能够保持足够的活动空间,不会有局促感。全车设置了23个大小不同的储物格,日常使用的小物件都能找到合适的存放位置。门板上专门设计了可以固定手机的凹槽,随手放置手机时很稳固;副驾驶手套箱旁边有一个小型挂钩,挂外卖或者女士的手提包都很方便;还有一个专门存放湿雨伞的凹槽,下雨天不用再担心湿雨伞会弄湿车内其他地方,这些细节设计都很贴合日常使用需求。

前排座椅的功能配置也比较实用,副驾驶座椅带有8点按摩功能,在长途驾驶时,副驾乘客可以通过按摩缓解疲劳。前排座椅还配备了通风和加热功能,夏天使用通风功能时,后背不会有闷热出汗的情况,冬天开启加热功能后,座椅能快速升温,提升了不同季节使用的舒适性。换挡机构采用了怀挡设计,取消了传统的挡把区域,释放出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开放式储物区域,即使放置一个较大的相机包也没有问题,让中控台下方的空间显得更整洁。

驾驶位前方的一体式大屏很引人注目,左侧是10.25英寸的全液晶仪表,右侧是14.6英寸的中控屏,两块屏幕组合在一起的视觉效果比较协调。屏幕的显示素质不错,即使在白天阳光强烈的时候,也能有效控制反光,屏幕上的信息清晰可见,不会影响读取。车机系统搭载的是“天枢OS”,操作逻辑比较简单,用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或点击时,响应速度比较快,没有明显的卡顿现象,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操作不流畅而产生烦躁感。将手机与车机连接后,导航、音乐等常用功能可以直接在中控屏上显示,驾驶时不需要频繁转移视线去看手机,对驾驶安全有一定帮助。

车机的语音助手接入了DeepSeek,实际使用时发现它能够理解比较自然的语音指令,不像有些车型的语音助手只能识别固定句式。比如让它查找附近评分较高的餐厅,它不仅会列出符合条件的餐厅列表,还会同步查询是否可以预约,交互体验比较流畅。车内还配备了“无麦K歌”和“场景魔方”功能,“无麦K歌”可以让车内人员不用手持麦克风就能唱歌,“场景魔方”则能一键切换车内的氛围模式,这些功能为出行过程增添了一些乐趣。另外,“情景盒子”功能也比较贴心,在长途驾驶出现疲劳迹象时,系统会自动打开车窗通风,并通过播放音乐来提醒驾驶员;遇到下雨天气时,会辅助关闭车窗并开启雨刮器,这些细节设计让用车过程更加便捷。

这款车的驾驶辅助系统是此次体验中的一大亮点,“天枢驾驶辅助视觉版”在高速巡航时能提供不少帮助,尤其是在有导航路线规划的路段,系统对路况的判断和应对方式比较贴合实际驾驶需求。比如在巡航过程中需要超越前方慢车时,系统提供的提速辅助时机和力度都比较合适,不会有突兀的加速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避让逻辑,当旁边车道有大货车经过时,方向盘会带动车身向另一侧轻微偏移,保持与大货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这种处理方式类似经验丰富的驾驶员的操作习惯,让人感觉比较安心。需要变道时,开启转向灯后,系统会自动观察侧后方车况,在确认有安全变道空间后,会辅助完成变道动作,整个过程很平稳,没有明显的车身拉扯感。在市区拥堵路段,系统的跟车功能表现也不错,能够根据前车速度变化细腻地调整车速,保持合适的跟车距离,减少了频繁踩油门和刹车的操作,让右脚得到了较好的放松。

泊车辅助功能对新手或者不擅长停车的人来说很友好,当系统检测到合适的停车位后,会在屏幕上给出提示,确认后,系统就能自动完成打方向、调整车身角度等操作,停车效率和准确性都比较高。遇到空间狭小的“极限车位”,驾驶员可以下车后通过手机远程控制车辆入库,避免了因车位狭窄导致开门困难或车门磕碰的问题。循迹倒车功能在特殊场景下实用性很高,有一次误入狭窄的胡同,无法掉头,开启循迹倒车后,车辆能够沿着进入胡同的轨迹原路退出,退出过程比我自己手动倒车更平稳。此外,车辆还配备了包含18项功能的预警和制动系统,比如“AEB自动辅助紧急制动”功能,在遇到行人突然横穿马路等突发情况时,即使驾驶员没有及时反应,系统也能自动介入并降低车速,减少碰撞风险;“开门预警”功能则能在后方盲区有车辆接近时发出警报,甚至会限制车门开启,避免了开门时与后方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

在安全配置和车身结构方面,这款车也有不少值得关注的地方。车内配备了6个安全气囊,覆盖了前排侧面和头部位置,能够在不同角度碰撞时为车内人员提供一定的保护。车身采用了“方舟笼车身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在车身关键承重部位使用了强度更高的钢材,这种设计的目的是在发生碰撞时尽可能保持驾驶舱的完整性,为车内人员保留足够的生存空间。车辆的通过性在同级别车型中也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空载状态下底盘高度为188毫米,满载时为167毫米,周末偶尔去郊外游玩,行驶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时,不用过于担心底盘被磕碰,兼顾了城市通勤和轻度越野的使用需求。

另外,车辆出厂时就配备了行车记录仪,录制的画面清晰度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省去了后期自行加装的麻烦,遇到交通事故需要提供证据时,直接调取记录仪视频即可。在路口行驶时,“红灯提醒”功能很实用,有时候分心没注意到信号灯变化,系统会及时发出提醒,避免了因闯红灯而产生的罚单。全景影像系统除了常规的车身四周视角外,还支持车底视角查看,在通过不熟悉的路段或越过沟坎时,能够清楚看到车底下方是否有障碍物,让驾驶更有底气。在视野受限的路口,无论是前进还是倒车,系统都能检测到侧向突然出现的车辆,首先会发出预警,如果驾驶员没有采取措施,系统会进行紧急辅助制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鬼探头”式碰撞事故的发生概率。

综合来看,第四代长安CS55PLUS是一款表现比较均衡的家用SUV,没有明显的短板。外观和内饰设计符合当下主流审美,动力系统兼顾了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驾驶辅助功能覆盖了高速巡航、日常泊车等多个场景,能够为用户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座舱空间和实用性设计也比较贴合家庭用户的需求。不过,在当前新能源车型市场热度较高的情况下,作为一款燃油车,它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小,如何吸引那些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之间犹豫的消费者,是这款车需要面对的挑战。对于预算在10万至14万元区间,且更倾向于选择燃油车的消费者来说,这款车可以作为备选车型之一,建议到店实际试驾,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和使用需求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