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正式成立

9月8日,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工作组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记者了解到,该工作组将充分发挥大湾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优势,为大湾区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开辟绿色通道,推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

现场举行了“标准贯标助力人工智能企业”签约仪式,通过“产学研用金”联动,推动标准研制与技术攻关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转化;引导金融资源倾斜,建立标准与融资挂钩机制,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启动仪式上,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董建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报告》。

董建指出,目前,全球各国政府加紧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但面临范围广、链条长、迭代快、应用广等挑战。整体趋势表现为基础标准一脉相承、框架兼容、演进发展。在参与国际标准化制定方面,中国已累计注册专家100余人,涉及ISO/IECJTC1/SC42全部5个工作组,4个联合工作组,2个联络组。

在国内顶层设计上,2024年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中国聚焦人工智能算力基准、大模型评测基准、智能体协议、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及安全等方向,布局标准280项;近3年,发布国家标准30项,在研标准23项,指导性技术文件61项。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在致辞中提到,广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正在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具有大湾区特色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让标准化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目前,省政府成立了规格最高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12条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

工作组如何助力广东产业发展?曲晓杰建议,要建立常态化的粤港澳联动机制,广泛吸纳三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聚焦场景应用、算力调度、数据安全、伦理治理等产业“痛点”,加快研制一批具有区域特色、解决实际问题的标准;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大湾区实践经验转化为国际标准提案,助力我国人工智能标准“走出去”。

董建也建议,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体系研究和热点领域布局,建立动态灵活的更新机制;同时持续推进需求征集与国际合作,完善“求索”国家标准基准体系,从标准验证、测试等环节推动人工智能系统质量全面提升。

文|记者许张超实习生林泓玥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