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摄影爱好者购车指南: 极氪7X与腾势N7谁更适合你?

作为一个常年背着相机跑遍大街小巷的摄影爱好者,选车对我来说从来不是简单的 "四个轮子加沙发"—— 它得是移动的摄影棚、器材仓库,还得能在凌晨五点的山道上稳稳当当地把我送到机位。最近刚好体验了极氪 7X 2025 款 100kWh 长续航后驱智驾版和腾势 N7 2025 款 702 两驱智驾双激光尊荣版,这两款车给我的感觉就像广角镜和定焦头,各有各的擅长领域,今天就用镜头语言跟大家唠唠实感。

外观:流动光影 vs 未来机甲

先说说第一眼的感觉,毕竟摄影佬对 "颜值" 的敏感度比对焦精度还高。极氪 7X 属于那种 "越看越有味道" 的类型,4825mm 的车身长度比腾势 N7 短了 35mm,但 0.247 的风阻系数反而更优。最让我惊艳的是它的侧面线条,从 A 柱到 D 柱的溜背角度特别自然,就像用 16-35mm 镜头拍出来的广角畸变控制得刚刚好,既没有传统 SUV 的臃肿感,又不会像轿跑 SUV 那样牺牲太多头部空间。特别是隐藏式门把手和无框车门的设计,每次停车取景时,车身侧面都能保持完整的光影线条,不会被门把手打断 —— 这点对拍车评图的我来说太重要了!

腾势 N7 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4860/1935/1620mm 的尺寸让它看起来更具压迫感,前脸的 "流星利箭"LED 大灯极具辨识度,就像给车辆装了一组摄影补光灯。我特别喜欢它的镂空扰流板设计,在夕阳下拍摄时,光线会透过镂空处形成独特的光影图案,比普通的实心扰流板更有层次感。不过有个小细节想吐槽:N7 的充电口位置在车头格栅处,虽然设计很巧妙,但如果需要在充电时拍摄车侧,充电枪会稍微影响构图,而极氪 7X 把充电口放在左侧油箱位,相对更隐蔽一些。

内饰屏:创作控制台 vs 沉浸影院

极氪 7X 的屏幕配置走的是 "少而精" 路线,13.02 英寸全液晶仪表 + 16英寸中控屏+36.21 英寸 AR-HUD 的组合看似简单,但实际用起来相当顺手。特别是 AR-HUD 的显示效果,导航信息能直接叠加在现实路面上,就像给前方道路加了一层网格线,在陌生区域寻找拍摄点时特别实用。它的车机系统响应速度也值得一提,我尝试同时打开导航、音乐和照片预览,切换时没有任何卡顿,这对需要快速调整拍摄计划的场景来说太重要了。不过有一说一,要是能加个副驾屏就更好了,有时候助理想在副驾整理拍摄素材会有些不方便。

坐进腾势 N7驾驶舱,先吸引眼球的肯定是屏幕组合,对我来说这不仅是控制中心,更是查看拍摄参数、回放照片的 "移动工作站"。它的三屏组合简直让我眼前一亮 ——17.3 英寸中控屏 + 10.25 英寸仪表盘 + 10.25 英寸副驾屏,构成了专业摄影的多监视器 setup。实测下来,17.3 英寸的中控屏显示精度特别高,我把 RAW 格式的照片导进去回放时,连暗部细节都能清晰看到,而且支持屏幕间一键切换功能,副驾屏查看的参考图可以直接拖到中控屏对比,这个操作逻辑比我想象中顺畅得多。

座椅功能:移动减压舱 vs 定制沙发

作为经常长途开车寻找拍摄点的摄影佬,座椅舒适度直接决定了我到达目的地后的创作状态。极氪 7X 的 NAPPA 全粒面头层真皮座椅(需选装)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 "包裹感恰到好处",8 层座椅结构确实名不虚传,长途驾驶时能明显感觉到腰部和腿部的支撑更均匀。我特别喜欢它的后排电动组合沙发,靠背可以在 15°~134° 之间无级调节,还带 355mm 连体式电动腿托(需选装),有次在山顶等日出,我把后排调成半躺模式,居然舒服得差点睡着 —— 要知道以前在其他车上,半小时就会腰酸背痛。

腾势 N7 的座椅功能同样惊艳,前排 10 点式按摩功能简直是长途驾驶的救星,我测试了一下,它的按摩力度比极氪 7X 可能会强一些,特别适合拍摄完浑身酸痛时放松。后排座椅虽然没有电动腿托,但靠背角度电动调节和加热 / 通风功能都没缺席,冬天拍摄时,提前用 APP 远程打开座椅加热,坐进去的瞬间幸福感爆棚。有个细节想重点说:N7 的后排中央扶手带 7 英寸多功能屏,助理可以在后排独立控制空调和座椅功能,不用麻烦司机调整,这点在团队拍摄时特别实用。

空间及后备箱:器材仓库 vs 多功能工作室

对摄影爱好者来说,空间是至关重要的核心考量 —— 相机、镜头、三脚架、补光灯,有时候还要带反光板和背景布,没有足够的装载能力根本不行。极氪 7X 的后备箱表现让我惊喜,常规状态下 616L 的容积已经能轻松装下我的 28 寸摄影箱 + 三脚架 + 两个镜头包,放倒后排后更是能扩展到 1978L,我甚至试过把折叠摄影梯和小型灯光架一起塞进去。实测后备箱进深 1000mm,内宽 1050-1220mm,刚好能容纳我的 150-600mm 长焦镜头箱,而且开口高度 730-760mm,搬运重器材时不用太弯腰。

腾势 N7 的后备箱常规容积 480L,虽然比极氪 7X 小一些,但放倒后排后也能达到 1200L,日常拍摄完全够用。它的优势在于前备箱,73L 的容量刚好能放下我的无人机套装和备用电池,这样就能把后备箱空间完全留给相机器材。有个细节我特别喜欢:N7 的后备箱配备了 220V 交流插座,功率 2.2kW,我的摄影灯和笔记本电脑可以直接在后备箱充电,户外拍摄时相当于多了个移动工作站。不过要吐槽一下,N7 的后备箱门槛比极氪 7X 高点,搬运重型器材时需要稍微用力。

动力及续航:山路利器 vs 长途伴侣

作为经常跑偏远拍摄点的摄影佬,动力和续航直接决定了我的拍摄半径。极氪 7X 的 100kWh 麒麟电池果然名不虚传,CLTC 续航 780km 的表现让我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上周去郊外拍摄星空,往返 400km,全程开空调和座椅加热,回到家还剩 35% 的电量,这个续航表现比我预期的还要好。它的动力响应也特别积极,310kW 的最大功率推动车身毫不费力,在山路上超车时,深踩油门就能获得强劲的推背感,这点对需要赶时间的拍摄任务来说太重要了。

腾势 N7 搭载 91.3kWh 刀片电池,CLTC 续航达 702km,这样的续航表现能充分满足日常拍摄的出行需求。它的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双枪超充功率 230kW,实测从 10% 充到 80% 需要 19 分钟左右,比极氪 7X 的 0.25 小时(15 分钟)稍慢一点,但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时,喝杯咖啡的时间也差不多能补满电。

辅助驾驶:山路向导 vs 城市专家

对经常独自拍摄的我来说,辅助驾驶功能不仅能减轻长途驾驶的疲劳,更能在复杂路况下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极氪 7X 的辅助驾驶系统给我的感觉是 "稳",它配备了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支持高速和城市路段的导航辅助驾驶,在山区公路上,车道居中保持特别精准,即使是连续弯道也能稳稳地控制在车道中央。我特别喜欢它的自动代客泊车功能,在狭窄的停车场,系统能精准识别车位,比我自己停车还利落,不用担心蹭到昂贵的摄影器材。

腾势 N7 的辅助驾驶系统也极为强大,搭载的 "天神之眼"B - 辅助驾驶激光版(DiPilot )配备了双激光雷达和多个行泊一体融合传感器,支持 360° 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匝道自动驶出(入)、自动泊车入位以及车身稳定系统,无论是复杂路况下的安全行驶,还是停车时的精准操控,都配备了全面的辅助系统,为驾驶保驾护航。腾势 N7 的交通灯提醒功能比较适合城市拍摄,能提前告知红绿灯状态,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拍摄器材。

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度体验,我觉得这两款车虽然都是优秀的电动 SUV,但针对的摄影人群还是有所不同:

极氪 7X 适合这样的你:

经常需要携带大量摄影器材进行户外拍摄

喜欢长途自驾寻找偏远拍摄点

注重后备箱空间和续航能力

预算在 25 万左右(24.99 万的官方指导价,性价比很高)

购车建议:极氪 7X 的 100kWh 版本虽然比 75kWh 版本贵 2 万,但多出的 175km 续航对户外拍摄来说太重要了,建议优先选择。如果经常在寒冷地区拍摄,可选装车内生命体征检测功能,避免把备用电池忘在车里。

腾势 N7 适合这样的你:

主要在城市及周边进行拍摄活动

需要频繁使用辅助驾驶功能

注重内饰科技感和舒适性配置

预算能接受 25.98 万的官方指导价

购车建议:N7 的双激光雷达是智驾版的核心配置,不建议选择低配版本。如果经常进行团队拍摄,建议选择车身开口大、进出方便的车型配置,以便于器材搬运。

摄影佬专属用车 Tips:

无论是哪款车,都建议在后备箱加装定制隔板,避免器材在行车过程中碰撞。

无线充电板可以用来给相机备用电池充电,但要注意选择支持无线充电的电池盒。

户外拍摄时,尽量使用车辆的对外放电功能给器材供电,避免携带沉重的移动电源。

辅助驾驶功能虽然强大,但在山区等复杂路况下,还是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毕竟安全才是创作的前提。

总的来说,极氪 7X 和腾势 N7 就像我的两颗常用镜头 —— 极氪 7X 是全能的 24-70mm,无论什么拍摄场景都能应对;腾势 N7 则是专业的 70-200mm,在城市和舒适配置上会有优势。选择哪款车,关键还是要看你的主要拍摄场景和需求,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