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19万的银河M9真香? 别急, 高低配差异大, 吉利这步棋下得巧不巧?

在新能源大潮里,大型插混SUV正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今晚银河M9正式开启预售,价格区间19.38—25.88万元。听上去很诱人:五米二的大车、三米零三的轴距,19万出头就能开回家。可细看配置,差异大到让人犹豫,这车到底值不值?

门槛低,但低配像“摆设”

银河M9的19.38万起售价,很明显是一个“引流价”。你会发现,低配车型配置相当克制:

•动力:单电机前驱,动力表现中规中矩;

•电池:18.4度,纯电里程基本可以忽略;

•底盘:结构虽好(双叉臂+五连杆),但没有空悬、没有CCD;

•功能:缺少大屏、HUD、二排座椅豪华功能。

一句话——它是一台“大而省”的SUV,满足“我想买个大车,又不想多花钱”的人群。但如果你真在乎驾驶体验和舒适性,低配的吸引力其实不大。

高配才是“真M9”

来到25万价位,M9就像换了个身份:

•三电机四驱,零百加速4.5秒,性能直接拉满;

•41.46度电池,插混模式下电驱感更强,日常通勤更像纯电;

•底盘升级:空悬+CCD可选,铝合金悬挂加持,动态表现不输理想L7;

•豪华配置:30寸大屏、二排娱乐屏、AR-HUD、SVIP座椅、车载冰箱,堆料到位;

•智驾系统:H5方案虽算不上行业最强,但能满足高速和部分城区场景。

对比低配,你会发现这完全是两台车:一个是“撑场面的大车”,另一个是真正能满足家庭舒适、性能和科技体验的旗舰SUV。

吉利的算盘:用“差异化”锁定不同人群

其实这种高低配差异化策略,不是吉利第一次用了。用一个简单的逻辑可以解释:

•低配抢流量:让M9成为“19万级最大SUV”的存在,逼得同价位合资燃油SUV毫无还手之力。

•高配走利润:真正有实力买大车的人,最后都会落在23万以上的版本上。

这和理想的打法有点像:L7入门价给你希望,选到合适配置时,预算就自然而然来到30万区间。吉利这次把同样的思路,放到了20万—25万区间。

放到市场里看,M9能卷谁?

这才是关键。

•对比唐DM-i/GS8:19—22万区间,M9凭借尺寸和配置,几乎是“降维打击”。唐DM-i虽然便宜,但空间、豪华感差一个级别;GS8则更像传统燃油思路下的混动方案。

•对比理想L7/问界M7:23—26万区间,M9和它们直接撞上。理想胜在品牌声量和生态完整度,问界靠华为智驾和座舱体验;吉利的优势则是更强的机械素质(底盘、热效率发动机)和更低的用车成本。

•潜在短板:吉利在智能化生态上的号召力,依旧弱于华为、理想。这部分,决定了高配M9要不要被“挑剔的用户”买单。

黑猫观点:银河M9,走的是“左右逢源”的路线

我的看法是:银河M9注定会火,但火的方式可能和大家想的不一样。

•低配版:更多是一个“宣传工具”,抢占市场话题和销量数字;

•高配版:才是真正的走量主力,要和理想、问界正面竞争;

•关键点:最终热度取决于吉利的价格政策和终端优惠。

如果上市后,低配真能做到18万以内落地,那对唐DM-i、GS8就是降维打击。可一旦高配和理想/问界价格差距不大,消费者就会问:我凭什么不选品牌声量更大的理想或华为?

总结

银河M9是一款“低配用来拉流量,高配用来打硬仗”的车型。它的硬件实力过硬,尤其是底盘和发动机热效率,放在自主阵营里能打。但智能化和品牌调性,仍是吉利要补的课。

一句话:银河M9既能让预算有限的消费者买到“大车面子”,也能在25万区间搅局理想与问界。至于能否长期站稳,就看吉利能不能在价格和服务上,再走一步狠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