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电车续航越开越短? 网上传的: 快充、深充、长期停放…这些操作到底伤不伤电池

新能源车的电池寿命和续航问题一直是车主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即便是燃油车车主对这方面的争议也从未停止,上周末和几个开电动车的朋友组局,聊到“电池衰减”时,大家都倒起了苦水——有人刚提车两年,续航从500公里掉到400公里;有人夏天不敢开空调,生怕半路趴窝;还有人吐槽:“明明没乱充电,电池健康度咋就‘哗哗’往下掉?”

其实大家总觉得电池衰减是“命中注定”,但真不是这么回事儿。作为混了三年电动车圈的“老油条”,今天就跟大家唠唠那些销售不会说、说明书藏着掖着的电池保养真相——都是些你每天可能都在做的“小操作”,但做对了能多开3年,做错了分分钟加速报废。

第一个坑:总等电量“见底”再充电?电池:我谢谢你啊!

像我们父母甚至爷爷奶奶那辈用功能机,确实讲究“电量用完再充”,但电动车锂电池可太矫情了!

我有个朋友,刚提车时严格遵循“20%红线”,非得等到仪表盘显示红色警告才找充电桩。结果一年后去做电池检测,健康度直接掉了15%。后来才知道:锂电池最怕“深度放电”——当电量低于10%,电池内部的化学活性会急剧下降,反复这么操作,负极材料会加速老化,就像人总饿到胃出血,胃功能能好吗?

那到底该啥时候充?记住“浅充浅放”四个字:日常使用尽量把电量维持在20%-80%之间。比如早上出门前看一眼,剩30%电,刚好够用到公司附近的快充桩补到70%,完美避开“深充深放”。

不过也有例外——如果打算长途出行,必须满电出发的话,建议提前1小时慢充到100%,别用快充直接“暴力补满”,否则电池内部会产生“析锂”(简单说就是锂离子堆积成结晶,刺穿隔膜),长期这么干,电池离“报废”真的不远。

第二个坑:快充=伤电池?其实你用错了姿势!

现在高速服务区快充站越建越多,但一提起快充,很多人就皱眉:“听网上很多人说快充伤电池,能不用就不用。”

这话对,但也不全对。我专门问过电池工程师:快充本身不会直接“弄坏”电池,但频繁快充+高温环境才是电池的“催命符”。

举个真实案例:去年夏天,我一哥们儿开着Model 3从北京跑青岛,全程200多公里,为了赶时间,每开80公里就找快充站“补电”,结果到了目的地一检测,电池健康度比平时慢充掉了3倍!

为啥?快充时电流大(比如120kW快充,相当于10分钟充进100公里续航),会让电池内部温度快速升高。而锂电池最怕“高温+大电流”——就像你刚跑完1000米,心跳飙到180,这时候再猛灌冰可乐,肠胃能受得了吗?

那快充到底怎么用才安全?记住三个原则:

1. 优先慢充:日常通勤用家充桩(慢充功率一般7kW),充满一次8-10小时,对电池最友好;

2. 快充别超过总电量的20%:比如从20%充到40%,比从50%充到70%对电池的压力小很多;

3. 快充后别立刻开走:充到80%左右就可以拔枪了,让电池自然冷却10-15分钟再行驶,相当于给电池“缓口气”。

第三个坑:夏天开空调=续航“腰斩”?其实你漏了这个神操作!

去年夏天我试驾某新势力车型,销售拍着胸脯说“CLTC续航520公里,夏天开空调也能跑400+”。结果我一上路,开24℃自动空调,导航显示续航直接掉到320公里——销售的脸比我还白。

后来才明白:电动车空调的耗电量有多恐怖?以60kWh电池为例,开最大制冷,每小时耗电约3-4度,相当于每小时“吃掉”20-30公里续航!这还没算电池在高温下的“自损耗”——外界35℃,电池内部温度能到50℃以上,为了保护电池,BMS(电池管理系统)会主动降低输出功率,续航自然“缩水”。

但咱也不是没办法——亲测两个“省电神操作”:

提前开座椅/方向盘通风:夏天虽然热,但如果提前用座椅通风(比空调省电30%),或者把空调温度调到26℃+外循环,能少开20%的制冷功率;

停车时别“闷”着:长时间等人时,别一直开着空调,可以把车窗留条缝,或者直接熄火(纯电车型熄火后空调还能开,但电池会持续耗电)。

第四个坑:长期停放=电池“放假”?小心它“睡死”过去!

疫情期间,某车主买了辆电动车,结果因为封控3个月没开,再去启动时发现续航只剩200公里(原CLTC 550公里)。去4S店一查,电池健康度掉了20%——罪魁祸首就是“长期停放”。

很多人以为“车停着不动最省电”,但锂电池有个特性:即使不使用,也会缓慢自放电。更关键的是,停放时电池内部会形成“钝化层”(类似手机放久了发现充不进电),时间越长越难恢复。

那长期停放(超过15天)该咋办?记住“三步法”:

1. 停之前充满电:别留太多电(比如90%以上),但也别低于50%,否则自放电到低电量时,电池会“深度亏电”;

2. 每隔1-2周启动一次:哪怕不开,也插上慢充桩补到70%(别用快充),顺便让电池“活动活动”;

3. 停在阴凉干燥处:别暴晒(高温会加速电池老化),也别停地下车库太潮湿(容易腐蚀接口)

第五个坑:充电口“随便插”?小心接口烧成“火山口”!

这事儿我真见过——有位车主为了赶时间,下雨天用湿手插快充枪,结果接口处冒火星,后来维修花了2000多。

其实充电接口的“小细节”藏着大隐患:

快充枪必须插紧:快充时电流大,接口松动会导致接触电阻增大,产生高温,轻则烧蚀接口,重则引发火灾;

雨天充电别“凑合”:虽然现在接口都有防水设计(IP55以上),但暴雨天尽量用室内充电桩,或者用纸巾擦干接口再插;

别用“万能充”:市面上有些第三方充电枪便宜,但电流不稳定,长期用会损伤车辆的充电模块(我朋友就吃过亏,换了原厂桩才解决)。

最后一个坑:电池“终身质保”=万事大吉?这些条件不满足,白搭!

现在很多车企打广告“电池终身质保”,但销售绝对不会告诉你这些“隐藏条款”:

里程限制:大部分品牌要求“非营运车辆年均里程不超过2万公里”,超了就取消质保;

保养必须到4S店:自己在外面换过空气滤芯?对不起,质保直接作废;

事故记录查得严:哪怕只是轻微托底,只要底盘电池包受过挤压,质保可能就“黄”了。

最后兔兔想告诉大家的是:电动车的技术确实在进步,但电池依然是咱们用车的“命门”。那些销售不会说的“小操作”,看起来不起眼,却能直接影响电池寿命。记住:养车不是“伺候大爷”,而是用对方法,让它“舒服”地陪你更久。下次充电、开车前,不妨多想想今天说的这些——毕竟,省下的保养钱,够加好几年电了!如果大家看完觉得对你也有所帮助,不妨分享给身边的电车车主,别让错误习惯毁了我们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