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这场大会, 连续三年布局未来!

湖南湘江新区

9月15日,一年一届的互联网岳麓大会举行。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开幕式上提出,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湖南加速落地,与各方一道共同打造“人工智能+”新高地,再次为湖南的发展谋划了未来。

9月15日,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在长沙开幕。

从“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到“欢迎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学生来湖南创新创业”,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新高地”。有人说,岳麓之约早已从一场行业交流论坛,成为湖南链接全球科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枢纽,成为观察中部科创力量崛起的关键窗口。

诚然,从2023年开始,互联网岳麓大会就已经开始升格,开启了与湖南城市战略的深度绑定。湖南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在大会上发布重大战略,这体现的是一种“谋势”。

湖南湘江新区。

所谓“谋势”,就是把握大势、顺应趋势、塑造优势。湖南深谙此道——不满足于当前的发展成就,而是以超越当下的远见,聚焦于未来格局的构建与引领。

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布的是创新之势,搭建的是赋能平台。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湖南瞄准研发这个创新链前端,不仅是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更是要打造一个汇聚创新资源的高能级平台。这个平台将成为技术攻关的“策源地”、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为湖南乃至全国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大学生创新创业,布的是人才之势,激发的是活力之源。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年轻人是最具创造力的群体。湖南通过吸引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来湘创新创业,实际上是在探索一种“以才引才、以才促产”的新路径。这些年轻创业者带来的不仅是创新活力,更是一个个具体的创业项目和潜在的未来企业,是湖南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

位于湖南工商大学的湘江实验室,师生在调试智能机器人。

“人工智能+”新高地建设,布的是产业之势,构建的是未来生态。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其颠覆性和渗透性已远超传统产业范畴,正在深刻重塑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与运行逻辑。湖南布局“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产业跃迁、社会进步与治理现代化,不仅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是塑造未来社会形态和新生活方式的强大动能。

中联重科人形机器人在生产车间试上岗。

这种连续“谋势”的做法,体现了一种战略耐心和定力。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续投入和长期积累。湖南通过一年一个主题,持续释放战略信号,引导资源集聚,形成发展合力。

我们的今天由昨天塑造,我们的明天由今天书写。通过互联网岳麓大会这个平台,湖南正以清晰的战略视野把握当下、布局未来,悄然改变自身发展的轨迹。

湘江科学城正加速建设。

2023年“将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战略已经开始生根发芽。2年来,长沙新增各类研发机构1796家,总数达3823家,2024年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位居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第9位,创新动能持续释放。

2024年发出的“欢迎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学生来湖南创新创业”的热情邀请,显见成效。一年来,新增大学生创办企业4289家,增幅27.3%;新增大学生创业者13889人,增幅48.7%,青春与理想在湖湘大地上奔腾飞扬,正汇成一股蓬勃向上的新势力。

2025年的“人工智能+”战略,湖南大有可为。依托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所积累的科研基础、平台资源与人才积淀,湖南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呈现出多方面优势:坚实的算力基础设施、丰富的高校与研究机构资源、持续优化的数据开放环境,以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北斗规模应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湖南湘江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所提供的丰富应用场景。加之越来越多青年才俊选择到湖南创新创业,为本土人工智能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机器人体验中心汇聚一系列最新机器人成果,让人眼前一亮。

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挑战层出不穷,机遇转瞬即逝。只有善于布局未来者,才能赢得发展先机。

湖南连续三年布局未来的做法,深刻启示我们:发展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塑造;竞争不是短跑冲刺,而是马拉松长跑;优势不是天生固有,而是后天创造。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最好的应对就是谋在今天,决胜明天!

◎记者:尹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