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中国电信持科技利刃守护“网诈”安全防线

(记者陈洲)为进一步营造“全民反诈”良好氛围,切实提升群众识诈防骗能力,近日,中国电信在广西桂林的多个“爱心翼站”暖心开设反诈微课堂,志愿者们聚焦新型养老骗局,开展沉浸式宣讲;在陕西西安的南高新营业厅“爱心翼站”,日前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宣传活动,旨在帮助群众掌握防骗技巧,守护好他们的“钱袋子”;在上海,中国电信在江苏路营业厅开展的“爱心翼站电波童行,崇尚科学解码未来”志愿服务活动,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增强反诈意识……

如今,中国电信的“反诈”行动已涉及各行业以及各年龄段群体。同时,中国电信还将科技创新无缝融入“反诈”应用,让网络诈骗无处遁形。

网络诈骗分子已成数字时代的“公敌”

网络诈骗分子如同潜伏在虚拟世界的幽灵,凭借技术伪装与心理操控,时刻编织着各式虚假陷阱。他们深谙人性弱点,将诈骗触手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让数字社会的安全屏障面临严峻考验。

从日常通讯到网络交易,诈骗手段早已形成完整链条。在日常网诈电话中,他们以“涉嫌违法犯罪”为由恐吓受害者,通过转接“办案人员”“检察官”等角色层层施压,诱骗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在电商场景中,伪装客服以“订单异常”“质量问题”为由发起退款,实则引导受害者点击钓鱼链接,窃取银行卡信息;在社交平台上,他们化身“高富帅”“白富美”开展情感诈骗,在建立信任后诱导参与虚假投资,最终卷款消失。

更令人震惊的是,诈骗分子正不断升级套路,精准锁定不同群体。针对老年人,他们利用老人渴望健康、害怕孤独的心理实施诈骗;面向职场新人,以“高薪兼职”“刷单返利”为诱饵,先给予小额回报获取信任,再诱导投入大额资金后失联;就连学生群体也未能幸免,“校园贷注销”“中奖兑奖”等骗局频频出现。

无数家庭因遭遇诈骗支离破碎,从更深远的角度看,诈骗行为正在侵蚀社会信任的基石。当陌生人的求助可能是陷阱,官方来电也需反复核实,整个社会的交往成本不断攀升,数字时代本应带来的便捷与温暖被层层猜忌所笼罩,严重阻碍了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中国电信拓宽“反诈”行动经纬度

面对这一顽疾,中国电信的“反诈”行动从未间断,并不局限于单一群体。无论是上文提到的银发族的养老钱守护,还是各行业人群的资金安全保障,亦或是青少年的网络认知引导,各行业覆盖、各年龄段守护已成为行动常态。

例如,日前,在河南郑州,中国电信在兴华南街营业厅为环卫工人开设了“诈骗防御课”。针对近期高发的换脸视频诈骗,拆解技术原理与识别要点,一对一指导环卫工人们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将防护工具“装”进手机;宏昌街营业厅的趣味问答则人气高涨,爱心翼站志愿者们以生动的形式揭秘网络游戏充值诈骗、中奖诈骗等常见陷阱,让防诈知识在轻松氛围中入脑入心。

不久前的八一建军节之际,在江苏连云港,中国电信的“爱心翼站”邀请邻近社区的退伍军人共庆节日。爱心专员为老兵送上节日祝福和慰问品,聆听他们分享革命故事,并手把手辅导老兵使用智能手机,开展反诈宣传,用实际行动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电信的关怀。

近日,在广西北流明瑞高中新生领取录取通知书期间,中国电信北流分公司设置服务展台,结合公话机及天翼放号,现场推广校园公话卡,为新生提供通信便利。爱心志愿者还为新生分发脸盆、水桶等生活用品,并穿梭校园讲解防诈反诈知识,切实为新生入学提供了便利与安全指引。

中国电信将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反诈”战场

只靠传统宣传还远远不足以抑制“网络诈骗”的嚣张气焰。如今,中国电信更是通过科技创新,将数智能量深度注入“反诈”战场。

其一,用大模型赋能“反诈”防线。不久前,央视就报道了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中国电信展出了可以鉴别AI生成的深度伪造视频的大模型,其通过多模态AI鉴伪筑牢通信反诈防线,可以支持8种AI鉴别方法,准确率达到95%,曾在国际顶尖的可解释性深度鉴伪竞赛中获得冠军。

其二,云平台打造“反诈”防火墙。作为反诈工作中的重要一角,中国电信也在多方面运用了科技助力反诈。其打造的“翼平安反诈”云平台,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为基石,结合自身的云、网、边、端能力,可协助警方快速识别涉诈线索,实现精准预警与高效联动,为反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其三,将“反诈”能力植入终端。日前,中国电信让麦芒40首发搭载了“星小辰终端智能体”,其依托中国电信自研大模型和智能体平台,在AI通话、AI生活、AI办公场景中,通过深度整合语音识别、语义理解、风险建模等能力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体验,尤其在通话反诈方面实现了突破式创新,构建起通信领域的全新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