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可感知、装配更智能 重庆理工大学突破“共身智能”关键技术
9月7日,在2025智博会“首发100”专场发布会上,重庆理工大学VR实验室带来“数字媒体驱动下的共身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涵盖基于VR技术的训练系统(网络机房培训与战地救治评估)、AR技术应用系统(辅助装配与战地创伤模拟)、数字孪生以及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成果,全面展示了从“工具辅助”到“人机共身”的智能化跨越。
团队负责人南海介绍,他们以“共身智能”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推动人机协同与认知对齐。在VR情绪感知方面,团队与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中原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陈东义合作,研发出能够集成脑电、皮肤电、光电容积脉搏等6类多模态信号的VR头显设备,实现用户情绪变化的实时追踪。这一成果不仅应用于情绪研究和产品体验测试,还能服务于VR教育和心理干预场景,动态调整内容以辅助情绪疏导,拓展了情绪智能在交互技术中的应用边界。
在工业领域,团队研发的“AR工业诱导装配技术”破解了传统装配环节效率低、出错率高的难题。该技术依托高精度三维注册、多模态交互融合以及AR数据通用平台,将虚拟装配信息与真实操作环境深度结合。目前,该成果已在某飞机工业集团的机翼安装环节落地应用,成功解决传统依赖图纸的低效问题,显著提升装配效率与准确性。未来,该技术还将拓展至汽车组装、设备维修等更多工业场景。
在数字孪生方向,团队创新性地融合NeRF与激光雷达的三维重建方案,实现高精度、快速化的模型还原,现已与相关头部企业合作应用于重庆东站和大弯站的数字孪生系统建模。同时,团队还发布了VR战地救治模拟与沉浸式外语学习等应用成果。其中,VR战地救治平台支持2-10人协作联机,可全流程模拟战时急救;沉浸式外语学习系统则结合具身认知理论与增强型大语言模型,探索破解“哑巴英语”难题,为语言教育带来新的解决思路。
南海介绍,这些成果均以“增强人类能力”为核心目标,已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未来,团队还将进一步推进脑机接口融合研究,拓展至残障人士辅助、智慧养老、情绪感知和游戏互动等普惠场景,推动共身智能技术发挥更广泛的社会价值。
据了解,重庆理工大学VR实验室团队长期致力于数字媒体与共身智能方向的研究,现已形成涵盖理论探索、创意设计与产品开发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梯队30余人。团队曾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冠军、腾讯NextIdea游戏大赛银奖等20余项国内重要奖项,并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及军工、医疗、电力、高铁等领域的龙头机构开展了深度合作,持续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晏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