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显示力推双层OLED技术, iPhone或采用
LG显示游说苹果,将iPad Pro上采用的双层串联OLED技术推广到未来的iPhone上。
据报道,苹果的面板供应商LG显示正在积极向苹果游说,将iPad Pro上采用的双层串联OLED技术推广到未来的iPhone上,理由是这种屏幕面板能在不显著增加能耗或厚度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全屏亮度、延长显示寿命并降低烧屏风险。
目前LG显示成功开发出基于LTPO(低温多晶氧化物)技术的串联OLED笔记本面板,首批产品为14英寸中高端笔记本和PC而设计,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启动量产。公司表示,该产品凭借低功耗和高亮度寿命,可在高端IT市场占据竞争优势。
LTPO结合了低温多晶硅(LTPS)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TFT)的优点,既具备高速电子迁移率,又能降低漏电流,实现低功耗驱动。而串联OLED则是在面板中叠加两层或以上发光层,相比单层结构可在相同亮度下降低功耗并延长寿命。这类技术最初应用于车载面板,随后扩展至笔记本、平板等长时间使用的设备。
业内认为此次新品并非针对MacBook。苹果在其Mac产品中更倾向采用氧化物TFT结构,且三星显示已按此方向投资8.6代 IT OLED产线。LG显示若切入MacBook市场,还需额外建设氧化物产线,短期内可能性不大。因此,苹果最可能在2028年推出的iPhone机型中,采用双层串联OLED技术,但目前苹果尚未作出最终决定。若苹果采纳该方案,LG显示可能成为主要甚至唯一的显示面板供应商,从而扩大在苹果供应链中的份额,并与三星显示形成竞争。
LG显示的简化OLED方案
双层串联OLED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两层或多层OLED发光材料串联堆叠在一块屏幕之中。
由于多出一层OLED发光材料,双层OLED的峰值亮度自然比传统单层更高。而在日常使用的较低亮度场景下,以前一块OLED发光单元的工作负荷,现在由两个单元承担,工作量下去了,自然消耗就会小很多,因此双层OLED屏幕的寿命要比OLED更强。同时由于两层OLED之间的采用串联的方式,可以实现更高的电光转换效率,理论上在日常主要是中高亮度的使用环境中,屏幕能耗会更低。
双层OLED优势明显,但其劣势也显而易见。优质OLED材料本身价格不低,一次用两块的材料成本可想而知。同时,将两层 OLED 发光材料做进同一个屏幕,还需要做到5 µm误差内的精准对齐,本身就是工艺上的一个挑战。产量不高,自然导致成本水涨船高。
材料成本高,生产难度高,良品率也不高,导致双层OLED屏幕推广起来。不过,LG显示提出了一种简化串联OLED的方案,希望能够解决成本和良率上的挑战。
传统的双层 OLED 屏幕,两层结构都是完整的 RGB 阵列,都含有红、蓝、绿三色发光器。而LG显示现在推出了一种全新的双层架构,一层继续保留红绿蓝三色发光器,而另一层只有蓝色发光器。由于蓝色光波长短、能量较高,因此 OLED 面板中,蓝色发光器是发光效率最低,因此是寿命最短、能耗最大的部分。
简化串联 OLED 可以说是利用了这个技术更长寿和低能耗的特性,对蓝色发光器下药。并且对比完整的双层串联 OLED,简化 OLED 只堆叠单色在工艺和良率控制难度上都要更低,能够极大降低成本,更适合手机量产。当然对比完整的双层串联,简化串联OLED在亮度,特别是极限亮度,以及色彩均匀性上会有所不如,不过整体来看是这个取舍是值得的。
LG显示双层OLED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目前LG显示在双层OLED和LTPO OLED领域,专利数量和引用量均位居第一,正不断提升技术竞争力。
据专利信息分析公司Patentpia于6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截至去年累计公开的美国专利申请数量,LG显示在双层OLED领域以348项专利位居第一。该领域特定权利人持有的已公开专利总数占该领域已公开专利总数的比例为25.2%,超过了日本SEL(19.8%)和三星Display(12.5%)、BOE(3.55%)。其专利引用次数也达到了502次。
LG显示在被视为下一代显示器的LTPO OLED领域的专利也取得了成果。根据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去年向全球五大专利局(韩国、美国、中国、欧盟和日本)提交的全球专利申请分析,LG显示以649项专利位居榜首,占比24.9%。紧随其后的是三星显示,其拥有376项专利(占比14.4%),京东方则拥有373项专利(占比14.3%)。
LG显示计划确保核心技术专利,增强竞争力。业内人士表示:“LG显示的竞争力基础在于其通过持续专利申请而形成的坚实技术组合。LG显示在专利注册数量和引用量方面名列前茅,证明了其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卓越表现。”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