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大厂纷纷进军RGB-Mini LED, 国产厂商引领产业新升级?
突破传统显示局限,提供卓越画质表现
长期以来,电视显示技术在追求极致画质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传统电视多依赖单一白色或蓝色背光光源,需借助量子点或荧光粉进行二次色彩转换,这一过程如同“二手调色”,存在诸多弊端。色域方面,受限明显,难以呈现丰富、鲜艳色彩;能耗居高不下,不符合当下节能环保理念;光色偏差问题也时有出现,影响画面精准度。
RGB-MiniLED技术则带来了颠覆性改变。它直接采用红、绿、蓝三原色独立背光光源,每颗灯珠都能独立发光,无需繁琐的二次转换,真正实现了“一手直出”的原色呈现。在显示红色画面时,绿色和蓝色灯珠可智能“休息”,避免无效发光与能耗浪费。实测数据显示,RGB-MiniLED较QD-OLED及传统MiniLED节能超20%,在降低能耗同时,大幅提升色彩纯度与鲜活度。
契合高端化发展趋势,助力品牌价值提升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电视产品的要求日益提高,高端化成为彩电行业重要发展方向。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9-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视线上均价从2108元涨至3212元,线下均价从3799元攀升至7056元;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零售市场均价8000元以上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8.1%,1万元以上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0.2%。大尺寸、高画质、新技术成为高端电视代名词,RGB-MiniLED技术恰好满足这些需求。
搭载该技术的电视,凭借出色画质与先进技术,成为厂商冲击高端市场的有力武器。海信推出的百吋RGB-MiniLED大屏电视,采用万元档定价策略,成功吸引高端消费群体目光,扩大市场影响力,提升品牌形象。在全球高端电视市场,海信系出货量份额因RGB-MiniLED产品推出,从14%跃升至20%,充分证明这一技术对品牌高端化的强大推动作用。其他厂商为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也不得不跟进RGB-MiniLED技术布局,以提升自身品牌竞争力。
挖掘市场增长潜力,创造新的盈利空间
当前彩电市场整体出货量增长趋于平稳,但关键技术和大屏电视领域却展现出显著增长潜力。以MiniLED技术为例,Omdia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MiniLED电视出货量达480万台,同比大幅增长150%;中国市场上半年出货量216万台,同比增幅超200%;海外市场上半年出货量264万台,同比增幅达116%,预计全年全球出货量将突破1139万台,同比增长82.9%。RGB-MiniLED作为MiniLED技术的进阶版,继承其增长优势的同时,凭借独特技术优势,有望开拓更大市场空间。
随着消费者对画质要求提升以及客厅娱乐需求升级,RGB-MiniLED电视在家庭影院、高端商用显示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厂商通过布局这一领域,能够挖掘新的市场增长点,创造更多盈利机会。例如,在家庭影院场景中,RGB-MiniLED电视的高画质、高对比度可营造沉浸式观影体验,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视听享受的追求,从而刺激市场需求,带动产品销量与利润增长。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布局
技术创新是彩电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RGB-MiniLED技术的发展,促使电视厂商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升级。在芯片领域,海信为实现RGB-MiniLED电视的精准控光控色,耗时三年研发信芯AI画质芯片H7,为3*26bits光色精控和15680点的高精色彩控制提供强大算力支持;同时研发高性能RGB-MiniLED发光芯片,解决LED发光效率、寿命及色彩纯度等问题,为技术产业化奠定坚实硬件基础。
这一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芯片企业技术水平,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从面板制造、芯片研发到整机生产,各环节企业在RGB-MiniLED技术推动下,不断优化产品与工艺,完善产业链布局。随着产业链的成熟与完善,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整个彩电产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