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研发投入与快速商业化之间找到平衡? 济南机器人企业给出答案
企业如何在高研发投入与快速商业化之间找到平衡,并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体系来应对国际竞争?8月29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济南市企业家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二场——“机器人产业链”专场举行,面对这个问题,与会企业家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优宝特:启动股权融资,加大市场开发
“机器人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技术,而人形机器人又是机器人技术的集大成者,代表着人们对机器人的终极梦想。这就决定了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技术门槛高、难度大,周期长,所以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平衡高研发投入和快速商业化的问题。”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永表示。
针对这个问题,优宝特启动股权融资,募集资金,扩充团队,引进高端人才,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公司的技术先进性和竞争力。同时,对四足机器人等成熟产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深耕场景应用及行业推广,提高营收规模,进而反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投入。人形机器人开发过程中,优宝特开发的关节模组、控制器、硬件平台等作为独立标准产品进行市场推广,从而也间接地加快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
在范永看来,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的整体技术水平当属国际一流地位,特别是在关节模组、机器人本体、硬件平台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但不可否认,在算法仿真工具、仿真平台方面还处于弱势地位。今后还需加强这个方面的建设,从而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体系来应对国际竞争。
山东德晟:扎根场景、吃透工艺、赋能生态
山东德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胜林给出的答案是“扎根场景、吃透工艺、赋能生态”。
在实际发展中,德晟以“场景驱动”破解研发与商业化的矛盾。用“商业化”为研发导航,再用“研发”为商业化构筑壁垒。在客户的生产线上验证价值,快速形成订单。
同时,以“自主可控”的核心模块,构建技术生态的基石。赵胜林认为,应对国际竞争,不能只做应用集成。德晟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控制系统、视觉算法平台和数字孪生引擎三大“技术锚点”,快速组合出稳定、可靠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德晟以‘开放赋能’构建行业生态。智能制造不是单打独斗。我们向伙伴开放核心平台:设备商可基于我们的系统开发专用机型,软件商能调用接口做上层应用。从‘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为‘生态赋能者’,我们牵头制定细分领域技术标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提升中国石油钢管制造业的全球话语权。”赵胜林表示,企业在最熟悉的领域做最深度的创新,用最核心的自主技术,联合最广泛的伙伴,服务国家最需要的产业。
亚历山大:形成自主可控技术优势,实现垂直领域首创应用
在机器人研发领域,操作系统作为机器人的“神经系统”,长期以来一直是决定产品性能、开发效率和产业安全的核心环节。我国有大量机器人研发团队长期以来都在使用美国的ROS系统进行开发,用户规模在全球约占四分之一。
山东亚历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军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操作系统(GomROS),真正实现了从底层技术到系统内核的全面自主可控。它让机器人开发者摆脱重复、低效的基础工作,更专注于创新与应用,大幅提升了开发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
该公司打造的GomROS,不仅为我国机器人产业打造出安全可靠的“中国底座”,也实现了在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的自主保障。经过工信部软件评测中心等权威机构严格测试,GomROS在实时性、安全性和可裁剪性等多个维度表现优异,展现出显著的技术竞争力。
基于GomROS,亚历山大产品形成自主可控技术优势,GomROS作为全国首创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实现了系统源码100%国产化,并突破异类机器人统一协同的技术难题。一套系统即可集成移动、操作与视觉模块,真正做到响应实时、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同时,该公司实现垂直领域首创应用。依托GomROS,亚历山大自主研发的无人质检系统已在玻纤、黄金检测等领域实现国内唯一的规模化应用。在仓储搬运、工业物流等垂直行业中,GomROS支持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也展现出优秀的技术可复制性与推广价值。
在发展中,亚历山大坚持政策赋能与生态共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率先完成信创认证,并入选工信部、科技部等多个国家级专项。与此同时,平台已吸引大量产业级开发者加入,并与新华医疗、华南农业大学等机构共建技术生态,持续推动操作系统在各行业的产业化与商业化落地。